由倫敦街拍攝影節評選出來的2011國際街拍攝影獎名單已經公布。來自澳大利亞的攝影師Jesse Marlow獲得冠軍。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攝影師自述:死亡線上按下的快門
當我看完這篇戰地攝影師的報道,實在佩服和尊敬他們的專業精神,同時也看見人性的罪惡。攝影可以是個人興趣,可以是藝術創作,也可以是“生死瞬息間“的工作。
英國衛報的《那張照片差點要了我的命——戰地攝影師特別報道》(The shot that nearly killed me: War photographers – a special report )為我們描述了充滿危險的戰地攝影師的工作情景。這篇文章匯集了十八位戰地攝影師的口述,他們每人拿出一張照片,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再現照片拍攝時刻攝影師和被攝對象所遭遇的危機。
以下是其中一則故事:
“‘不許拍照’,有人喊道。我說行,只要你們停止殺人我就不拍。而他們沒有。”
攝影師:Greg Marinovich
Storytaxi.com
地點:索韋托 (1990年)

英國衛報的《那張照片差點要了我的命——戰地攝影師特別報道》(The shot that nearly killed me: War photographers – a special report )為我們描述了充滿危險的戰地攝影師的工作情景。這篇文章匯集了十八位戰地攝影師的口述,他們每人拿出一張照片,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再現照片拍攝時刻攝影師和被攝對象所遭遇的危機。
以下是其中一則故事:
“‘不許拍照’,有人喊道。我說行,只要你們停止殺人我就不拍。而他們沒有。”
攝影師:Greg Marinovich
Storytaxi.com
地點:索韋托 (1990年)

當我深入索韋托時,看到了一個正遭受非國大部隊攻擊的男子。一個月前,我見到了一個人被毆打致死的情景,那是我第一次領略到真正的暴行,而且知道現在還為當時自己的無能為力而心懷歉疚。“不許拍照,”有人喊道。我說行,只要你們停止殺人我就不拍。而他們沒有。當這個人身上著火後,他開始狂奔。當我調整構圖準備拍攝下一張照片時,一個赤裸上身的男人衝入了鏡頭,揮舞著大砍刀鍘向燃燒著的頭顱。我試圖忽略掉人肉燃燒的味道多拍了幾張照片,渾然沒有意識到這幫暴徒隨時可能圍向我。受害者的哀鳴漸弱,到我離開的時候已經停止。我回到車裏,開過第一個路口,開始大聲嚎叫。你不單是一個記者,也不單是一個人,你是兩者的結合,想將兩種身份分開很難做到。我時常在照片中看到自己的罪惡。我在南非工作了很長時間,曾經三次中彈。第四次中彈是在1999年的阿富汗,那是我最後一次中彈,也是最嚴重的一次。至此,我決定金盆洗手,退隱江湖。十九個月之後,我遇到了自己的妻子。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增感/谷沖
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傳統的菲林攝影的貢獻
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LOMO 135M 《出路》
三年前曾購入一台前蘇聯古怪舊相機LOMO 135M,用了一段時間後賣出。現時在lomography shop可以買到,但價錢就漲了一倍。這台機構造和一些操作有別於一般相機,另外它的鏡頭拍出來的色調有些偏色,所以會令人有意想不到的味道。
以下就是這台相機拍的相片,名為《出路》



以下就是這台相機拍的相片,名為《出路》




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I know, I’m in love!!
我不是菲林主義的絕對進隨者,我是喜愛菲林攝影過於數碼攝影。有位Flickr的網友dropletcafe,他分享了由數碼攝影到菲林攝影的一些心路序程,我相信有很多愛好攝影藝術的人,都會有同感。
「I've been shooting digital, and then somehow when I looked at the film images… I wanted to see more! I was digging here and there to get tutorials how to post-process in photoshop to achieve a feeling or mood in the way film look. In some levels, I thought I’ve gotten what I want. But what’s a point, after shooting I have to running through quite a few photography software to try to create the effect. Instead of go outside to play I have to stay at home to “fix” them. I’m not enjoying that part very much. Finally I decided to give it a go, I bought an analog camera. I don’t know how you feel when you are using analog camera, and me?..I know, I’m in love!! 」
以下是dropletcafe的最近作品。
「I've been shooting digital, and then somehow when I looked at the film images… I wanted to see more! I was digging here and there to get tutorials how to post-process in photoshop to achieve a feeling or mood in the way film look. In some levels, I thought I’ve gotten what I want. But what’s a point, after shooting I have to running through quite a few photography software to try to create the effect. Instead of go outside to play I have to stay at home to “fix” them. I’m not enjoying that part very much. Finally I decided to give it a go, I bought an analog camera. I don’t know how you feel when you are using analog camera, and me?..I know, I’m in love!! 」
以下是dropletcafe的最近作品。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Olympus 35RC的情懷味
電子和數碼化令產品命期大大縮短,在極速去舊迎新的文化中,我們漸漸就失去了人與物的生活情懷。Olympus 35RC是我第一台購入的古舊的RF相機,它的體積細小,鏡頭成像飽滿,是我很喜歡的隨身機之一。
這台機已有40年的歷史,過去誰是它的主人?它經歷過什麼?這種歷史的神祕味道,也許只有古舊的菲林相機才能給的攝影情懷。


這台機已有40年的歷史,過去誰是它的主人?它經歷過什麼?這種歷史的神祕味道,也許只有古舊的菲林相機才能給的攝影情懷。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全球最貴照片」這張照片的價值在那裡?
本想先介紹日本的攝影師,但昨天從新聞得知當代美國女攝影師,一位善用自己的身體來模擬出各形各色女性的心理狀態的藝術家雪曼(Cindy Sherman),一張1981的自拍照片《無題#96》以389萬美元成交,刷新「全球最貴照片」紀錄,引起我的興趣和思想。這張照片的價值在那裡?為何能成為全球最貴照片?《無題#96》是雪曼1981年發表的大開度彩色自拍攝影作品Centerfold(中央摺頁)系列作品之一。雪曼稱這作品嘗試「讓一些預期看到色情畫面的人自覺是侵犯者……讓他們因為有這種預期而感到難受」。

一張照片的物質價格貴極有限,但它內裡要表達的精神,對人心靈的帶來的信息是無價的。很多人看過這張照片,會覺得不值得,因為看似很普通,沒有甚麼突別。藝術作品是藝術家的哲學思想的表現。偉大的攝影師是用相機將他的哲學和心靈以照片表達出來,使人的心靈被他的哲學思想帶進他要人思想的哲學世界。布列松曾說,「一個人不管做什麼,眼睛所見和心靈間一定存有某種關係聯繫著」,「閉著的眼睛看見內在,張開的眼睛看外界的世界。」

一張照片的物質價格貴極有限,但它內裡要表達的精神,對人心靈的帶來的信息是無價的。很多人看過這張照片,會覺得不值得,因為看似很普通,沒有甚麼突別。藝術作品是藝術家的哲學思想的表現。偉大的攝影師是用相機將他的哲學和心靈以照片表達出來,使人的心靈被他的哲學思想帶進他要人思想的哲學世界。布列松曾說,「一個人不管做什麼,眼睛所見和心靈間一定存有某種關係聯繫著」,「閉著的眼睛看見內在,張開的眼睛看外界的世界。」
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誰說平價沒有好東西?Yashica Electro 35 GSN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我為何會鍾情於傳統菲林攝影?
我有時會問自己:「我為何會鍾情於傳統菲林攝影?」不是數碼相攝影不好,它的方便和科技帶來的趣味,很多人都認同;不是從未接觸過菲林機,我是在菲林時代成長的;更不是要扮“潮”。
我喜歡菲林攝影,因為相片不能馬上看得到,要等待,要期待。
我喜歡菲林攝影,因為拍出的效果給人很多的驚喜和意想不到。
我喜歡菲林攝影,因為拍攝過程會帶動人思想。
我喜歡菲林攝影,因為相機的操作自然感到實在。
我喜歡菲林攝影,因為菲林的質感效果富有人情味。
我喜歡菲林攝影,因為相片不能馬上看得到,要等待,要期待。
我喜歡菲林攝影,因為拍出的效果給人很多的驚喜和意想不到。
我喜歡菲林攝影,因為拍攝過程會帶動人思想。
我喜歡菲林攝影,因為相機的操作自然感到實在。
我喜歡菲林攝影,因為菲林的質感效果富有人情味。
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Canon QL-17 GIII
Canon QL-17 GIII是一台多人留意的RF相機,被譽七劍之一。我只拍過一筒就轉手賣出,因為購入這台的質素不算太好,能以差不多購入價賣出是已很感恩了。這台機的外型很美,看著它很容易令人著迷,拍出來的相片也不錯。





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Smena 8m
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
人物故事相集:Gary & Suki
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
單車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為何你的相機不重要?》

攝影名師Ken Rockwell曾發表過一篇引起爭議的文章“Why Your Camera Doesn't Matter?”《為何你的相機不重要?》。文中開首就說:「為何在60年後的今天,當攝影器材不論是在照相機的功能、鏡頭的銳利度、底片的細緻度以及解析度都已經改進到一定的程度,卻仍然沒有人能夠取代或甚至拍出相同於安塞亞當斯(Ansel Adams)在1940年代所拍攝的作品?」
在文中他說:
「如果你能夠將自己的器材發揮到極限,那麼你大概已經擁有所有你所需要的器材了。更好的器材並不會幫你拍出更好的照片,因為並不是器材讓你成為更好的攝影師。
攝影師才是拍照的人,而不是他的相機。 可悲的事只有少數人領悟到這點,大多數人花許多的時間,檢討自己的器材如何讓自己拍出差勁的照片。
購買最新的相機只能保證你不會拍得更糟。 更有內涵的教育才能讓你拍出更好的照片,而非更多的相機。
別因為你的作品中缺乏任何東西而指責你所使用的器材,不相信的話你可以到一些有攝影作品的博物館或是相關的歷史書籍,看看50年前甚至100年前的人就已經得到的精湛工藝品質。」
最後他說: 「比如我們都知道,要讓一台鋼琴發出聲音何其簡單,只要用手指頭去按琴鍵,用腳去控制中踏板,一般人也能輕易地讓鋼琴發出聲音,但是要能夠用鋼琴彈奏出感動人心的音符,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別認為越貴的器材代表越好。 擁有太多的攝影器材往往是拍出最差勁照片的好方法。 價值越昂貴的相機與鏡頭,其所代表的實質意義往往與其價格不成正比。」
訂閱:
文章 (Atom)